重庆五年累计新培育社会组织3500余家
来源: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_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_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_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更新时间:2025-04-22 06:48:24
第1眼TV-华龙网讯(李舒)4月18日,重庆组织重庆市民政局举行“重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年累重庆市民政局党组成员、计新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副局长胡立介绍重庆民政在社会组织管理、培育社会事务、重庆组织区划地名、年累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计新工作情况,集中展示五年来重庆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培育新进展新成效。

从社会组织培育到社会事务惠民,培育从“著名”助力乡村发展到社会救助标准16年连涨,重庆组织这份成绩单用数据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年累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深度与广度。
新培育社会组织3500余家
全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计新严格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登记管理“六同步、三纳入、一共享”机制,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新培育社会组织3500余家,其中全市性社会组织300余家,实现培育监管并举。
重庆连续两年举办川渝社会组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个一”专项行动,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累计发布就业岗位22万余个,引导1600余家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活动近2000场,带动经济效益10亿元,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
此外,重庆民政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累计查处非法社会组织101家,清理发现“僵尸型”社会组织4000余家,完成清理整治1800余家。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1.16万对
在社会事务领域方面,突出惠民有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和“残疾人服务一件事”。
其中,5年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3.8亿元,惠及50.7万残疾人。市级层面投入3800余万元,建设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渝康家园”1800余个,全市100%的区县、85%的街道、71%的城市社区和36%的乡镇开展精康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56%以上。通过实施“福康工程”,5年累计为3387名困难残疾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
从2021年6月起,重庆全面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渝通办”试点,推行公民婚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推动涉外婚姻登记档案查询“川渝通办”,指导各区县民政部门建设特色婚姻登记场所,开展特色婚姻登记颁证服务,婚姻登记“跨省通办”1.16万对、“全渝通办”9.85万对,公民婚育“一件事”累计办理3.5万余件。
此外,针对殡葬改革方面,近年来,重庆投入市级资金1.68亿元,新增建成火化殡仪馆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3个、农村公益性公墓30个。推进“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结2.4万件,为12万名群众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96000殡葬服务热线首次遗体运输费、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补7200余万元。
“乡村著名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在区划地名工作方面,重庆聚焦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发展战略,稳慎科学优化基层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地名“重要标识”作用,赋能高品质生活。
重庆修订实施《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制定5项配套政策,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城管等部门规范楼宇、轨道、公园等命名。建立市、县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纂3200万字的标准地名录典志,出版重庆地名文化丛书。
重庆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正塑造一批“地名+”品牌,“著名”助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地名+产业”(如涪陵榨菜),突出地名特征,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地名+文旅”(如云阳龙缸),突出地名特质,助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持续推进“地名+美食”(如荣昌卤鹅),突出地名特色,激发乡村美食品牌活力。
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连续16年增长
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重庆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点举措》,修订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连续16年增长,5年来,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超过370亿元,保障95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
重庆加快推进“渝悦救助通”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机制,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打造服务类社会救助阵地,推进“物质+服务”救助,开展特困人员“解需暖心”服务。
2024年,重庆链接社会资源帮扶服务项目258个,资助118.19万人参加“民政惠民济困保”,实施“慈善+救助”,增强困难群众风险抵抗能力。
责任编辑:邵煜晟